News
頻敏變阻器的起源是什么?
2024-06-04 10981、頻敏變阻器從60年代起,廣泛采用頻敏變阻器代替起動電阻來控制繞線轉子異步電動機起動。頻敏變阻器是一種非接觸式電磁靜態元素,使用它是敏感的頻率和可變電阻自動。頻敏變阻器本質上是一個大的金屬損失的三相反應器,其結構類似于沒有三相變壓器二次繞組。頻敏變阻器是一種新的非接觸式元素有一個獨特的結構。
2、在三相反應器是喜歡和它的外部結構,即有三個核心柱和三個繞組,三繞組成明星,和通過滑環和電刷與三相繞線轉子電動機轉子繞組。
3、初開始當繞線轉子電動機,電動機轉速很低,所以轉子頻率f2是一個大型(接近f1),核心的損失是非常大,等效電阻很大,因此Rm,限制起動電壓,提高起動轉矩。n的增加,轉子電壓頻率降低(f2 = s f1),Rm降低,使起動電壓和轉矩一定數值。
4、頻敏變阻器實際上是利用轉子頻率f2平滑變化為目的的光滑轉子回路總阻力降低。開始后,轉子繞組短接、頻敏變阻器移出電路。由于等效電阻的頻敏變阻器Rm和電抗Xm隨轉子電壓的頻率,反應迅速,所以稱為頻敏變阻器。
(文章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權,請聯系后臺刪除!)